理性決策理論 (決策理論)
是一套將行政定義為研究組織中決策制定過程的學問,如何制定理性的決策就決定了組織及管理的品質。決策過程包括三個步驟(活動):- 情報活動、
- 設計活動、
- 選擇活動。
代表人物
賽蒙(Herbert A. Simon)。他受行為主義影響,以「行政行為」(Administrative Behvior)一書榮獲1978年諾貝爾經濟獎。
1.1947年出版「行政行為」一書
2.1950年提出決策理論
3.1978年榮獲諾貝爾經濟獎
內容
賽蒙認為所謂行政行為即組織之中決策制定的整個過程。原因如下:- 傳統理論行政學只有注重「執行」而忽略執行之前的「決定」。但是任何行政活動都包含決策、執行兩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和解決行政問題,必須同時注重決定、執行。甚至只談決策或做決定就夠了,因為組織或上層決定一個政策或下達一個命令,執行者仍須做出許多的決定以完成工作。
- 組織目標的達成,實際上是由組織的最低層與最高層配合之結果,政策決定者的決定是否合理與有效,對組織目標的達成影響更大。
- 傳統行政學者側重對於組織結構、權責分配或指揮系統的描述作主張,但是這些描述或主張卻看不決策是在哪個職位或那個人所做出來。另外溝通、協調的說明也過於簡單也不實際。真的要了解組織就得對每個組織成員做什麼決定,決策時受到哪種因素影響而加以研究。
- 決定效率程度最簡單的方法即看行政組織之中每個人決策的理性程度。
- 行政活動之過程實際上即為決策過程,也就是劃分組織之中每個人應該做哪部分的程序。以一個行政組織來說決策過程包含以下三個:
- 情報活動(intelligence activity):就是觀察與研究文化、社會、經濟、技術等各個情況。
- 設計活動(design activity):基於情報活動的結果再進一步深入探討研究問題,擬定與評估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與方案之中各個優缺點。
- 抉擇活動(choice activity):基於設計活動的各個可行解決方案,擇一而實施。
組織平衡論
Simon認同巴納德的理論。
組織之存在有賴成員間互相的貢獻和誘因達到平衡,甚至誘因大於貢獻,組織才得以維持。
結論
根據賽蒙(H. A. Simon)的理性決策理論,一般行政人員的行政決策應追求:滿意的決策。為了要求組織的最高理性或著最佳效率,組織各成員在做決策時應追求「最適的」、「滿意的」的決策方法、技術。前者是最高目的,不能獲得時退而求其 次,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決策也屬不錯的行政行為。一般而論組織成員是「行政人」(Administrative Man)而非「經濟人」(Economic Man),因為人的理性充其量是有限理性。
理性決策的限制原因:
1.注意力的限制
2.多元的價值
3.不確定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