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理論
行為理論跟傳統理論都忽略了外在環境的因素,因此社會科學的研究,自1960年代起,進入了另一個嶄新的紀元-整合時期。整合時期亦可稱為「系統時代」理論。
整合理論的內涵
(一)整合理論時期的行政學是以系統理論為發端而形成的理論:系統理論是一九六0年代所發展出來的管理理論,其產生的背景是在整合前兩時期的優點並彌補前兩時期共同的缺點(即為封閉系統的論點)。是以系統理論對組織及管理的研究乃由開放系統的觀點來著手,正因為考慮到外在環境因素,使得行政學的研究得以大放異彩。
(二)要瞭解系統理論的真諦,首先應對系統的意義有確實的認識:所謂系統是指兩個以上有關聯的部份所構成的一個功能的整體,而整體並非是部份的總合,此一概念能夠完整而周延的說明組織與管理的全貌,不像過去那種支離破碎或盲人摸象般的偏見。在系統觀念與整合需求的雙重激盪下,組織與管理被認為是與外在環境系統保持互動的體系,組織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組織的產出也能影響外在環境,此等互動與連鎖關係,乃是整個社會進步與發展之源。
(三)通權達變的運用,這就是管理藝術的最高境界:因為組織與管理與外在環境保持互動,所以管理者應瞭解環境的因素而作通權達變的運用,管理者須瞭解任何制度與方法不可生吞活剝地加以移植,應注意所處的環境與條件是否適合,此等生態觀念及權變方法正是系統理論的精華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