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ACT2.行政學的修正理論-7.(後)人群關係學派

人群關係學派 

是依「胡桑實驗學派」的成果而衍生出的學派。

 1920年-威廉士(Williams)-「員工的慾望」,首次出現人群關係的書籍。




理論基礎

對人性的假設

1.個人的差異
2.人的潛能應加以發揮
3.堅持Y理論
4.激勵的運用
5.人類尊嚴

貢獻

1.建立工作建議制度
2.進行員工態度調查
3.建立個人接觸計畫


後人群關係學派

後人群關係(Later Human Relation)學派亦稱「組織民主論」(Organizational Democracy)。以組織之中個人為中心強調個人需求,質疑組織目標是否是個人目標,提倡組織民主化;是「人文主義」的組織理論。

內容

一、人性尊嚴必須在平等的基礎上予以保護、培養。
二、人類有追求至善的天性
三、組織利益就是個人利益應該適當、公平分配給利益創造者,不該由管理者獨享
四、組織的決策、考核者的權力,應該來自員工的同意
五、組織變革應該是「組織成員對所有備案的充分了解」和「凝聚共識」的後果。

類型

一、講究工作滿足、增加生產力的效率人文主義。
二、提升員工參與、力求組織結構變遷的人文主義。
三、基於倫理、道德考量以促進自由、責任意識的人文主義。

理論

一、針對主流組織理論之中的人性論、社會組織目標的基本假設提出質疑。
二、「個人的需求」、「正式組織的需求」間存有根本性的緊張、衝突,管理階層的主要任務為整合或協調。
三、後人群關係學派主張「組織的民主化」,其基本理念是「參與式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特別是人群關係學者所忽略的民主政治相關理念。
四、後人群關係學派和傳統公共行政存有緊張關係,可追朔於「民主行政」的衝突概念而且民主行證據有澄化作用。

發展

尤於後人群關係學派對民主組織、組織成員參與全力的重視,使之被叫做「組織民主論」。另外因外後人群關係學派肯定人性尊嚴,並且以個人福祉為最終價值亦稱之「人文主義的組織理論」(Humanistic Organization Theory)。到了六零年代末成為「新公共行政運動」的啟蒙思想,燃起美國公共行政界提倡「民主行政」的理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